身家1100亿“玻璃女王”冲向AI硬件
作者: 365bet官网 点击次数: 发布时间: 2025-11-05 09:44
![]()
01、iPhone 17热销,“玻璃女王”备受关注。你可能没有听说过镜头技术,但你手中的 iPhone 屏幕很可能来自它的工厂,上面印有镜头技术艺术品的痕迹。蓝思科技总部位于湖南长沙。这是一家很多人乍一看可能比较陌生的苹果供应链(以下简称“果链”)公司。但镜头技术却深度参与了iPhone、iPad、Apple Watch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。今年,随着苹果新手机系列的热销,蓝思科技成为受益匪浅的“水果连锁”公司。不仅业绩突破历史新高,市值也持续上涨,令投资者刮目相看。 10月28日,蓝思科技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,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6.63亿元,同比增长同比增长16.08%,创同期新高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.43亿元,同比增长19.91%。截至11月3日收盘,蓝思科技报收29.57元/股,最新市值达1563亿元。在胡润研究院近日发布的“2025胡润女企业家榜”中,蓝思科技创始人周群飞以1100亿元财富排名第二。 ▲ 镜头科技自2015年3月上市以来的股价走势图。镜头科技业绩与股价不断上涨背后的月度k线与iPhone 17的热销脱不开关系。该机构数据显示,iPhone 17系列上市10天后在美国和中国的销量比iPhone 16系列高出14%。市场普遍认为新一轮苹果手机已经进行了肉眼可见的升级从外观、结构件、散热等方面。总是“挤牙膏”的苹果将iPhone 17标准版升级为120Hz高刷新率,并将中框升级为高导热铝合金。背板同样采用“玻璃+金属”复合方案,还首次引入全新3D曲面工艺。 iPhone 17手机性能的大幅提升,让镜头技术成为最大的受益者。作为苹果结构部件的主要供应商,Lens Technology参与了iPhone中央框架的生产以及外部部件的供应。主要镜头技术布局超级陶瓷水晶面板、3D玻璃后盖和智能制造技术,直接匹配苹果对AI硬件升级的需求。普银国际预测,仅升级iPhone外观部件就可带来20%的镜头技术提升下半年的营收情况。镜头技术在手机保护玻璃领域的实力得到认可,长期以来与苹果有着深厚的联系。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被誉为“玻璃女王”。 1970年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山村。 15岁时,周群飞南下打工。几年后,她用攒下的2万港币从手表生意起家,开启了“打工妹”的逆袭之路。 2003年,周群飞创立镜片技术,尝试将不可逆、耐高温的手表技术应用到手机面板的生产中。通过抓住玻璃技术的创新实践,镜头科技与当时的手机巨头摩托罗拉有着深度的合作。真正改变镜头技术命运的是与苹果的合作。 2007年,乐ns科技以核心玻璃盖板技术进入“水果链”,成为第一代iPhone玻璃面板的制造商,从而开启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。背靠苹果这棵大树,蓝思科技打开了A股上市大门,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。 2015年3月,蓝思科技在深交所明珠上市,周群飞也荣登当年胡润百富女富榜榜首。为了继续被苹果选中,蓝思科技正在玻璃屏幕上下功夫。 2015年,3D曲面玻璃逐渐取代金属外壳成为手机后盖的主要材质,“双层3D玻璃”成为众多高端旗舰机型的主要配置。蓝思科技也快速投入3D玻璃技术研发,自主研发3D热弯成型技术和3D热熔成型技术,并投资16.24亿元研发3D曲面玻璃2015年启动ASS生产项目,此后不断加大3D玻璃生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。押注手机玻璃领域,镜头技术与苹果一起成长,业绩也随之增长。财报数据显示,2011年至2024年,蓝思科技营收从60亿元骤降至699亿元。 2025年,受iPhone 17系列热销影响,蓝思科技乐观预测,今年四季度业绩增速预计较高,对实现全年业绩目标充满信心。市场对苹果即将推出的屏保产品寄予厚望。据蓝思科技透露,明年已成为客户折叠机三大主要产品的供应商,包括超薄柔性玻璃盖板、PET薄膜和玻璃支撑板。然而,消费电子市场不会永远火爆,日子也不会长久。连锁依赖并不总是甜蜜的。 02、改变布局,摆脱“苹果依赖”。过去很多年,尽管被苹果“紧紧抓住”,但镜头技术还是要看其他各方的“脸色”。当订单被取消时,将面临财产的重大减值。蓝思科技不止一次尝到了这种“苹果依赖”的苦果。 2016年,由于iPhone销量下滑,蓝思科技来自苹果的营收下降了30%以上; 2024年第四季度,iPhone在中国销量下滑25%,这也导致蓝思科技单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9%。近年来,供应链企业一直渴望寻求业务多元化,以减少对苹果的依赖。镜头科技、立讯精密、歌尔等企业都在忙碌,不断探索新的业务场景。周群飞也意识到过于依赖单一的危险性电子客户。他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镜头技术的多元化,将“一块玻璃”的应用场景从手机、平板电脑拓展到汽车驾驶舱、AR眼镜、人形机器人等领域。蓝思科技在热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了第一个多元化“战场”。近年来,汽车对传统机械零部件的需求减弱,这也给了供应链企业进入市场的机会。为了将手机领域的成功复制到汽车新领域,蓝思科技推出了汽车超薄夹层玻璃等产品,抢占不断增长的智能座舱市场。目前与小米、特斯拉等30多家车企合作。相比手机大小的屏幕,新能源汽车车载大屏、中控系统等零部件成本更高,市场前景更广阔。 H然而,“手机链”与“连锁链”之间存在着不可缩小的鸿沟,成功跨界并不容易。目前,即使智能汽车和座舱业务是蓝思科技的第二大细分市场,其业务占比仍然不高。财报显示,2025年上半年,蓝思科技智能汽车及业务营收为31.65亿元,占总营收的9.6%。此外,蓝思科技还推出了智能耳机、智能穿戴产品等新业务,进军市场强烈关注的“AI眼镜”领域。今年2月,蓝思科技与AI眼镜公司Rokid达成合作后,该公司股价出现强劲上涨。今年年初至2月底,其股价涨幅超过30%,市值增加超过500亿元。然而,作为AI眼镜概念热度逐渐退去,蓝思科技股价也快速下跌,今年4月市值重回近千亿元。为进一步拓展新业务,蓝思科技于今年7月成功打开港股市场大门。在香港IPO招股书中,重点关注了AI眼镜、AR眼镜、人形机器人等当前热门话题的硬件领域。资本市场也做出积极反应。今年10月初蓝思科技港股总市值一度突破1900亿港元。蓝思科技在资本市场上势头强劲,但这些新业务的成功果实却来之不易。 03.锚定新的AI硬件赛道技术正在积极布局AI硬件赛道,想要向市场证明自己不仅可以生产手机眼镜,还可以进行高端制造实体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眼镜等订单。这一切的关键是要有源源不断的客户订单支持。在蓝思科技的各项业务中,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。该公司表示,其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机器人制造平台。截至2016年初,蓝思科技已计划推进并自主研发六轴机器人、AOI检测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产品。今年年初,蓝思科技还宣布与致远机器人联合交付灵犀X1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。蓝思科技近日宣布,已成功进入北美和中国头部机器人公司供应链。预计人形机器人年出货量将达到3000台,四足机器狗出货量将超过10000台。机器人产生的收入业务初步估计数亿元。然而,仿人机器人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,市场需求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。该领域的镜头科技业务能否取得规模效应,仍充满未知数。除了人形机器人,在AI眼镜领域,按照规划,蓝思科技正力争在两年内成为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公司。美国客户的主要供应商,并在光波导技术领域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。尽管这些业务的前景看起来很美好,但目前来看,与财报数据对应的现实却非常“单薄”。公司半年报显示,镜片科技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9.6亿元,同比增长14.18%。其中,智能手机和电脑业务收入达到27.1850亿元,同比增长13.19%;智能汽车及座舱、智能耳机及可穿戴设备、其他智能终端三大多元化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.45%、14.74%、128.2%,但三项业务收入占比不足20%。这意味着,短期内,AI眼镜和人形机器人业务很难取代公司核心的消费电子业务。目前,即使泰克伦斯科技不断降低苹果的订单比例,其去年对其最大客户的销售额仍占比接近50%。对苹果的过度依赖导致蓝思科技的议价能力受到压制,利润率持续被压缩。令投资者担忧的一个问题是镜头科技的毛利润持续下滑。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蓝思科技总毛利率为14.22%,环比下降0.11%。看起来更长rm,蓝思科技毛利润已从2020年的近30%下降到如今的不足15%。蓝思科技的“突围”尝试是所有连锁企业的榜样。镜头科技能否长久发展,关键在于能否从新兴业务的“依赖曼萨那”成功转型。 。